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

设为首页| 加入收藏

企业档案

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

  • 企业认证:已认证认证
  • 企业商铺:诚信 第 12
  • 经营模式: 生产厂家
  • 所在地区: 海南 海口市
  • 主营产品: 养殖污水处理专用微生物制剂以及生物饲料添加剂(替代抗生素和促生长的激素)在水产和畜禽养殖上的应用

最新动态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-最新动态

海南卓越:倡导用“养护”新理念取代“消杀”旧模式
作者: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发布于:2013-07-23

     “养鱼先养水”的理念广大渔农众人皆知,无不认可,但令人遗憾的是无人照做。因为养鱼必须定期用消毒药、抗生素消毒、杀菌、杀虫的“消杀”理念在渔农的大脑中根深蒂固。也许他们认为“消杀”就是“养水”,只有“消杀”就能保证养殖对象的健康。殊不知,“消杀”方法的采用彻底的否定了“养鱼先养水”的科学理念。客观实践证明“消杀”是养殖环境恶化,养殖病害频发甚至泛塘绝收的“罪魁祸首”。海南卓越倡导用“养护”新理念取代“消杀”旧模式,是通过对采取“消杀”方法养鱼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问题或埋藏的隐患调查挖掘,发现“消杀”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性越来越严重而提出的。希望广大养殖户从“消杀”模式中吸取教训,从而树立“养鱼先养水,培藻是基础,养底是关键”的新的养殖理念。以下简单介绍“消杀”的危害性和“养护”的科学性。

一.什么是“消杀”旧模式?
      就是传统的定期“消毒、杀菌、杀虫”的养殖模式。
      这种模式沿用几十年,已经成为广大渔农的一种养殖习惯。认为只有采取“消杀”的方法才能有效的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问题。消毒、杀菌、杀虫药用了几十年,使广大养殖户在养殖观念上也“中毒”至深。以至于离开了消毒药就没法养鱼了。“消杀”实际上是典型的治标坏本的做法。导致的结果是:标本皆败(客观现实是当鱼病发作时,消毒、杀菌、杀虫药越来越不见效,养殖环境水质、底质之本源越来越糟糕)。
     “消杀”模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?
     1.破坏养殖生态环境。“消杀”是好坏通杀(有益的、有害的都被杀掉),导致水体的生态循环“掉链”,水体失去活性成为“死水”。定期使用消毒药抗生素,会使药残在水体沉淀,死亡生物的尸体大量沉积塘底,导致塘底腐臭变成“死底”。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池水,促使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化,从而发生底臭、底酸、泛底,泥浊水、铜锈水、蓝藻水、红浊水、黑浊水等危险底质和水色,直接威胁危害养殖对象的健康。
     2.破坏水体溶氧。池塘溶氧70%的来源是有益藻类生产的。“消杀”所用的消毒药首先危害的是水上层的藻类。藻类除了产氧的功能,还具有天然饵料(白鲢、育苗最好的饵料)、解毒(吸收水体中的氨氮、硝酸盐、磷酸盐,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,其生产的丰富的溶氧充分降解和控制亚硝酸盐、硫化氢、重金属、甲烷以及病原微生物的生成繁殖)、净水(减少或消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,我们平时所说的肥、活、嫩、爽,就是指良好的藻相表现出来的水色)、稳水(藻相好,则水质稳,水质稳,则减少水产养殖对象的应激,减少条件致病因子),当藻类被杀掉,溶氧的来源就受到破坏,溶氧是水产养殖的命根,当命根受到威胁,其危害的严重性可想而知。
     3.增强了敌害生物的抗药性,降低了养殖对象的免疫力。“鱼病更频繁,鱼病更严重了,用药没效果了,养鱼越来越头痛,鱼病没治好反而惹得养殖户心病加重,该用的药都用了,该找的药店都找了,用药的量和用药的次数都加倍了—死鱼的事常常发生,死鱼的量一天比一天多。”这是真实的写照。消杀药品的过量使用,使病虫、病菌、病毒的抗药性不断增强,抗药性的提高,使消毒药的作用失效。但养殖对象也是生物,泼洒在水体中超剂量的消毒药也会促使其慢性中毒,从而使养殖对象活力下降,免疫力下降,这就为病原生物的入侵制造了机会。为抢救病鱼,只能采取变本加厉的“消杀”模式来处理,于是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“死胡同”。“消杀”的药品对病原生物产生不了作用,但它会产生大量耗氧和促使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叠加的副作用,从而导致“缺氧”、“中毒”,使养殖对象在病害中雪上加霜,所以鱼病的暴发和大量的死鱼追根求源就是祸起“消杀”。
     4.缺氧泛底、浮头翻塘,加大养殖风险。“消杀”使水底败坏,水体溶氧降低,特别是“消杀”之后,天气突变,低气压、闷热,或长时间阴雨会加剧水体分层和水中溶氧的恶化,常规的补救措施是认为开足增氧机,抽水循环,泼洒增氧粉(过碳酸钠类的增氧剂),以为增氧机、循环水、增氧粉可起到增加水中溶氧的作用,其实不然。增氧机主要功效是活水,将上层藻类生产的溶氧通过水循环使整个水体的溶氧得到均衡,同时将塘底下层的有害物质通过水循环交换至上层,有的被藻类吸收,有的溢出水面。其真正从空气中导入水体的氧是极其有限的;化学增氧剂(过碳酸钠)用的过量,也会对水体造成破坏,当鱼大量浮头时,过量的使用,对鱼的鳃部、鳃丝刺激明显,用之不当会导致大量的死鱼。因为缺氧引起泛底,使水体混浊并充满毒性(消毒药残留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、重金属、甲烷、氨氮等),气候、水质突变,使养殖对象产生强应激,缺氧、应激、中毒危害叠加,最终导致“翻塘”。
     5.影响养殖效益,挫伤养殖信心
     “消杀”是水产养殖恶性循环的始作俑者,也是挫伤养殖信心的杀手锏。如前所述消杀导致恶性循环,轻则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(每用一次“消杀”药,就会减料甚至停食和停长几天)或者每天都会有少量的死鱼而影响产量,进而增加饵料系数,增大养殖成本;重则造成翻塘的恶性养殖事故,严重影响养殖效益,挫伤养殖信心。

二.什么是“养护”新理念?“养护” 新理念是不是完全不用消毒类的药?
    “养护” 新理念就是在“以防为主,防重于治”的科学理念的基础上注重池塘养殖环境,以及养殖对象体内微生态环境的健康养护。它的主要内容是以稳定健康的水体溶氧为核心,培育和养护良好的藻相、良好的水质、良好的底质;养护养殖对象健康的肝、肠、胃、鳃,促进养殖对象体内微生态的健康循环,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,健康、高效的养殖目标。
    “养护” 新理念的观点不是完全杜绝使用“消杀”药物。而是不赞成定期消毒、杀菌、杀虫的做法;更不赞成盲目的乱用药。“养护” 新理念提倡适时(看气候、看溶氧、看养殖对象的实际情况把握用药时间,是上午,还是傍晚,或是夜间)、适当(选择环保、不破坏水质,不刺激养殖对象,不过量消耗溶氧,无残毒有针对性的药品,采用适当的方法利用载体将药品混成细粒撒入水底,效果会更好)、适量(不随意加大一次性的用量,注意用药的安全性,可酌情分量分次用药,遇高温季节,高温、高密度、高投饵、高排泄、高残留、低气压、低溶氧,如随意用猛药,极易导致坏水缺氧、浮头泛塘的现象发生),科学而理性的用药,讲究安全用药,注重消除用药后的隐患。
     “养护” 新理念主要好处表现在哪些方面?
     1.培育稳定优良藻相(水色),稳定健康溶氧。藻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氧气,藻相健康则水色稳定,则溶氧丰富,则养殖对象健康(pH值稳定,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大大降低和减少);养殖对象活力好,免疫力强,消化能力提高,明显降低饵料系数,减少残饵和粪便中残余营养成分对底质的污染,明显提高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,增加产量。培育稳定优良藻相,稳定健康溶氧,就必须在养殖过程中适时(看气候—在阴雨天来临前或遇较长阴雨天气的过程中;看水质—水体中悬浮颗粒多;转水—水变清等)、适当(选择合适的产品—不产生副作用,不消耗溶氧,不刺激养殖对象)、适量(根据情况酌情用量,切忌用猛量)的追肥,追肥不宜使用化学肥料(化肥易次生氨氮,水色不稳定,易转水,易滋生蓝藻),不宜使用生物有机肥(生物有机肥内含发酵菌种,有机肥用量大,其中的菌种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氧,大量的废渣沉入塘底变成氧债—腐烂耗氧给病菌、病毒、病虫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),追肥应使用全水溶、不耗氧、不增加水体氧债、无次生副作用的产品。六抗培藻膏,渔肥新标志,该产品很好的解决了上述肥水产品中存在的问题。科学选料,严谨的工艺配方,使该产品具有抗低温、抗低压、抗泥浊、抗转水、抗阴雨、抗泛底的特殊功效,该产品在稳定水质、溶氧,降低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的基础上,明显增强养殖对象的活力和抗应激能力,明显提高育苗成活率和成鱼的养殖产量。
     2.养护底质,正本清源,破坏病虫、病菌、病毒滋生繁殖的温床
    “养鱼先养水,培藻是基础、养底是关键”。底是养殖对象 “吃饭、睡觉”的地方,可见底质对健康养殖的重要性。“养护”新理念提倡主动的、积极的养护底质,不赞成被动的消极改底(等底质有问题了才去改底)。将塘底污泥降解转化成有机活性泥,降低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病菌、病毒、病虫滋生的根源是养护底质的关键所在。在使用改底产品时需慎重选择,不宜使用颗粒型或劣质生物底改(颗粒生物底改在沉入塘底溶散的过程中会耗氧,容易造成塘底低氧甚至引起浮头),使用生物制剂改水时,宜将生物制剂与干净泥沙混成细粒,重点撒在投饵区或死角,用后如遇低压阴雨天,须适时补充外援氧(如降解灵、纳米氧,该产品能有效降低水面张力,促进水体上下层交换,在导入大量空气溶氧的同时,其本身已具有长效放氧的功效,且不伤水,不刺激养殖对象)以防缺氧。“粒粒神”、“底健康”、“得立康”的作用就是将塘底污泥降解转化成有机活性泥,不仅具有增氧、除臭之功效,更重要是对寄生在塘底污泥中的病毒、病菌、病虫及虫卵的蛋白细胞裂解,从而大大减少病虫害。该产品使用时不受气候、水温、环境的影响,是养护和改善塘底的理想产品。
     3.注重防抗应激、解毒排毒,可有效降低发病机率。
     应激会导致减料,减料会导致活力下降,活力下降导致免疫抗病力降低,免疫抗病力降低就容易致病。变化引起应激,应激容易致病。注重防抗应激是水产养殖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,不可忽视。天气变化、水温变化、水色变化、底质变化、改底改水、饵料转换、季节转换、消毒用药、收获捕捞等都容易引起应激变化,如天气变化(天气突变,低气压、闷热、连续阴雨等)、水温变化(昼夜温差、阴雨温差)、季节变化(清明前后、白露前后均存在明显的昼夜温差变化大),应适时的泼洒应激宁和高稳C,并用金肽康、酶解多糖拌料内服,以缓解应激反应和提高抗应激能力;水色变化(变黑浊、变泥浊、变清透等)首先应解毒抗应激,因水质变坏死亡的藻类有毒污染水体,势必导致养殖对象的应激反应,可采用应激宁配合解毒超爽泼水,然后再用六抗培藻膏加特力钙将水养好,接着再用活菌分次分量的泼洒以稳定水质。千万不可急用芽孢杆菌类的耗氧菌种调水,否则会导致耗氧,使养殖对象产生再生应激的叠加反应,以至于几天后水有可能改好了,但鱼却有减料、游塘等问题。改底改水,有人习惯于用芽孢杆菌,但芽孢杆菌属耗氧型,分解能力强,耗氧量大。如塘底有机物丰富,因此使用芽孢杆菌会导致水质浓绿,如塘底溶氧低,使用芽孢容易使水质浓浊且出现浮头现象。这些都会导致应激反应。在用菌时一定要选择好天气,用后要关注水质变化、天气变化。消毒用药后,一定要排毒解毒,消除水体中的残毒及其它隐患。收获捕捞使养殖对象受惊,并搅起塘底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,所以在收获捕捞后泼洒降解灵加高稳C以防缺氧中毒引起的应激反应导致死鱼的现象发生。
     4.生态修复是改善养殖环境的重要手段
     针对目前的养殖污染(塘里塘外无好水,塘泥河泥都发臭),逐步的进行生态修复改善是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。前述(1)培育稳定优良藻相,稳定健康溶氧,(2)养护底质,正本清源,(3)排毒解毒,防抗应激,均可有效的给力生态修复。但改善底质土壤,消除污臭,修复生态活性,才是生态修复的关键所在。底好则水好,水好则鱼好养;底败则水败,水败则鱼难养。“粒粒神”、“底健康”、“得立康”可降解塘里有毒有害物质,去污除臭,将污泥转化成有机活性泥。而“金威力”则更注重增加塘底土壤的有机质,同时配以改善土壤的微生物,对底质和水质的修复改善,其作用功效明显。生态修复和改善养殖环境是一个体系,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逐步做到。
     5.提高养殖效益,增强养殖信心
     很多养殖户关注养殖成本,但在计算成本时本末倒置。养鱼的成本主要有六项:饲料成本、种苗成本、电费成本、塘租成本、人工成本、药品成本(消毒药及水产投入保健品的统称),除塘租和人工两项成本是固定成本外,其余四项均为变动成本。而在变动成本中,直接影响其它5个成本的是药品。我们称药品为杠杆成本。由此可见选择用药,选择服务对养殖成本的降低和增加起着关键作用。采用养护新理念及其系列产品不仅可大大减少病虫害,降低翻塘绝收的风险,其养殖综合成本明显降低(养殖环境的改善,鱼苗成活率提高,饵料营养消化吸收增强,饵料系数降低,鱼病减少,鱼增长增重明显,养殖时间缩短,电费、塘租、人工、饲料、种苗5项成本明显降低),这些都是用好药、用对药的功劳。因此在考察药品成本时,不能只凭单一的、静止的看单次的亩用量的成本,而应计算其体现出的综合效益成本对比,选用的药品其表面成本高于其它药品成本,但它明显的功效足以令其它5项成本明显降低,其较高的“表面成本”就不足为怪了。
     上述养护理念通过在湖北仙桃、洪湖等地的养殖实践证明,逐步的用“养护”新理念取代“消杀”旧模式,可以减少消毒杀虫杀菌用药50~70%,减少发病率60%以上,降低饵料10%以上,日增重明显,同规格鱼缩短养殖周期30天左右,亩产量增加15%左右,养殖风险得到明显控制,养殖效益得到明显提高。

Copyright 2013 广西渔牧网 版权所有